一间教室里,八九个孩子正在认真埋头学习,偶尔有学生举手提问,就会有辅导老师上前答疑。这样的场景并不是发生在学校的教室,也不是什么课外辅导班,而是在通化市新华社区免费儿童服务站。
期末临近,新华社区儿童服务站的孩子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每天来到服务站,孩子们都会自觉地拿出作业抓紧完成,遇到不会的问题就举手提问,有时候还会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
新华社区儿童服务站是由通化市东昌区爱心志愿者协会在2017年“99公益日”筹备的项目,名为壹基金儿童服务站项目。该项目以儿童保护和儿童参与为核心,通过支持民间公益组织在农村社区、城市社区或灾后地区建立安全友好的儿童活动空间,致力于打造卫生、安全、健康、友好的儿童成长空间,对儿童进行安全健康课业方面的教育引导,提升自我照顾能力、增长儿童见识、激发儿童潜能、提供心里陪伴、情感宣泄的机会,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
“我们的服务对象针对的是上小学的孩子,服务时间是每天放学后,双休日没有课程安排,除了辅导孩子们写作业,我们还会安排书法、绘画、魔方、声乐等课程,培养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通化市东昌区爱心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刘洋说。最近,服务站的孩子们喜欢上了积木拼搭,他们发挥无尽的创意拼搭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小朋友之间还会一起合作,动脑,动手,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据刘洋介绍,这里的服务和课程是完全免费的,日常会有两名老师专门负责。有时候协会的志愿者和通化师院的学生志愿者也会来到这里辅导小朋友们学习,和大家互动玩游戏。
今年暑假期间,新华社区儿童服务站安排了周一到周五的课程,上午小朋友们一起写作业,老师帮助辅导功课;下午是兴趣拓展课程;中午小朋友们各自回家吃饭。“除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安全也是我们一直最重视的,比如暑假期间的每周三下午都是以‘假期安全’为主题的课堂,包括家庭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多方面内容。授课形式有老师讲解、播放动画、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们加深印象。”刘洋说。
新华社区儿童服务站有着自己的家长群,家长可以把学习计划发到群里,老师就会帮忙督促孩子完成。这样的儿童服务站给一些工作比较忙碌的家长提供了便利,家长们对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感谢。
由于新华社区儿童服务站距离东风小学和佟江小学比较近,所以目前来服务站学习的孩子也主要来自于这两所学校。刘洋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教室比较小,每天来这里学习的孩子在8人左右,但是我们将来会继续扩大规模,让更多孩子可以到这里学习。”据统计,近几年新华社区儿童服务站的服务人次达到近5000人次。这里的志愿者表示,他们还会继续提高服务水平,扩大教室面积,为更多小朋友提供免费学习平台。
记者 刘佳旭 文/图